OB体育地产行情全面反弹?劝你先别太乐观!
浏览次数: 发布时间:2023-09-03 17:54:49

  OB体育分别是2023年1-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和2023年2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。

  数据之中,仍然存在着隐忧,对于后市我们应保持何种态度,未来楼市走向何方?这是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想要告诉你的。

  从图形上看,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、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、房企开发到位资金和国房景气指数四大指标,均完成筑底,并呈现跳升趋势。

  虽然数值仍然为负,但是很明显降幅收窄,这说明,市场确实正在进行自我修复。

  投资小幅下滑,全年或延续震荡走势。1-2月份,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669亿元,同比下降5.7%,降幅较2022年全年(-10%)收窄4.3个百分点。住宅投资10273亿元,下降4.6%,较去年回升4.9个百分点。东部、中部、西部、东北部开发投资分别下滑3.5%、5.9%、11.7%、12.7%。

  洞察君认为,较去年全年回升并不能掩盖数据下滑的事实,考虑2022年土地成交价款同比降幅达到48.4%、房企当前拿地表现仍较为谨慎,后续土地购置费也将存在下行压力;同时目前部分房企资金面仍然偏紧,制约着房地产规模扩张,全年地产投资或将延续震荡复苏的走势。

  新开工持续疲弱,竣工同比转正。1-2月新开工同比降9.4%,降幅较2022年全年(-39%)收窄。竣工方面,1-2月竣工同比增8.0%,2022年以来单月增速首次转正。

  考虑2022年土地成交下滑幅度大、多数房企对后续销售复苏相对谨慎、新开工意愿有限。近期通过各地产产业链反馈,多地保交房项目有序复工、但是具体进展不宜过度乐观,后续还应密切关注保交付政策的持续发力。

  住宅销售额同比转正,后续销售或延续改善。1-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、销售额同比降3.6%、0.1%,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滑0.6%、销售额增长3.5%,住宅销售额增速自2021年7月以来首次转正。

  销售回暖与近期市场反馈较为一致,主要因疫后居民生活工作逐步恢复、上年积压购房需求释放、同时收入与房价预期亦逐步改善,叠加房贷等政策利好。

  到位资金同比下滑,房企支持政策有待进一步改善。2023年1-2月,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为2.1万亿元,同比下降15.2%,其中定金及预收款、按揭贷款、国内贷款分别同比降11.4%、15.3%、15.0%。

  尽管“金融16条”、“三支箭”政策推进,金融机构在房地产领域支持力度有所加大,但非央国企类的房企资金环境仍偏紧,制约投资开工意愿。

  国房景气指数仍然处于低位。今年2月份,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4.67,比2022年12月回升0.22个百分点,但是仍然位于95以下,属于较低景气水平。

  3月16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2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:

  ■ 新房市场中。2月份全国70个城市新房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.3%,同比下降1.9%,这是继2021年9月70城新房价格指数转为负增长以来,首次转正。

  ■二手房市场方面。全国70个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.1%,同比下跌3.4%。这是在持续下跌18个月的基础上,首次转涨。

  ■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也明显增加。2月份,70个大中城市中OB体育,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分别有55个和40个,比1月份分别增加19个和27个。这也是2021年7月以来房价上涨城市数量最多的一次。

  从环比数据可以看出,1月的环比止跌,到2月的总体上涨,楼市已然完成筑底,且楼市的火热开始从个别城市蔓延开来,使得整体出现明显回温。

  洞察君认为,进入2023,随着高层不断放话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信心、叠加各种政策利好和信贷低利率支持等多重组合拳,前期积压的购房需求在年初迎来了集中释放,所以房地产市场活跃度出现了明显的回升。

  这里面的购房需求既包括了被疫情阻碍的刚性需求、换房需求,也包括了预期好转带来的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。

  但是,短时交易量迅速提升并不意味着市场进入了快速升温阶段,3月份以来各地楼市明显后劲不足,也为楼市后续发展蒙上一层阴霾。期待楼市走出反转大牛市的行情不切实际,未来更可能是结构性的震荡修复行情。

  克尔瑞数据显示,3月第二周开始,受供应量减少、项目折扣回收等因素影响,各能级城市的成交指数全线回落。

  为了进一步便于大家制定针对性的策略,我们进一步将这组数据打开,分析不同能级城市的具体情况:

  ■一线月相同;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0.7%,涨幅比1月扩大0.3个百分点。

  环比来看,一个明显现象是,在此轮房屋销售回暖房价止跌甚至回升的周期中,各能级城市二手房市场表现均好于新房。其中一线城市二手房房价最为坚挺,二线和三线城市环比也均摆脱负值。

  一线城市新房市场和二手房市场出现明显分化,二手房市场环比涨幅虽远居于前列,但是新房市场涨幅却不及二、三线城市。

  从具体城市表现看,新房市场中,房价环比涨幅前5名分别是湛江、天津、宁波、济南、昆明,这其中不仅有重点省会城市的身影,还有三线城市(湛江)的身影,而新房TOP15中无一线城市身影。

  一方面是该类城市受返乡置业的带动,叠加二三线城市不断放宽的楼市政策,包括限购、限贷、补贴、降低利率等一系举措,对楼市形成了有效的需求支撑,楼市成交开始回暖。

  另一方面,一线城市相比于此类城市,房价波动幅度较为平缓,而此类城市近两年已经积累了较大的跌幅,所谓跌有多深,涨有多高,所以在需求集中释放的当口,房价也会出现较大的波动。

  二手房市场中仍是高能级城市一片火热,北上广深的身影均出现在二手房TOP15中。

  从同比上来看,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,房价同比涨幅前三名城市为:成都、北京和上海,和前期数据表现一致。

  这说明房价同比上涨的城市,已形成了一定的惯性优势,不出意外的话将继续保持同比增长。

  对正反两方城市特征进行对比不难发现,城市经济发展、人口净流入等因素正成为楼市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。

  其实这不仅仅是反映出来的现象,同时大概率也是未来分化的必然趋势。就像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: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,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解决好新市民、青年人等住房问题。

  未来的方向已经很明确了。新市民、青年人去了哪些城市,住房需求就在哪里,购买力也就会去向哪里。只有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,未来房产才有价值。

  那如何吸引新市民、新青年?其实在31份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可以看出端倪,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人才工程“争奇斗艳”,“抢人”大战在纸面上已显现硝烟气息。

  比如,北京、上海均提出将实施“高水平人才高地”建设;浙江提出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,并明确未来一年计划招引人才人数量;广东省提出健全“一把手抓人才第一资源”机制;山东省提到要打造济青人才集聚平台,建立用好顶尖人才引进“直通车”机制。

  对于房地产的作用,住建部部长倪虹用数字“456”进行了概括。即房地产的相关贷款占银行信贷的40%,房地产的相关收入占地方综合财力的50%,居民财富60%在住房上,可以说房地产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
  所以,个人认为,2023年中国经济的胜负手,绝对不在消费,也不在科技,而仍然在房地产。

  供给端信心不足,即使在救市政策的“撑腰”下房企依然谨慎拿地,收缩投资规模;

  融资端信心不足,银行即使在政策的指导下,也会将资金投向安全边际较高的主体。

  试图套用市场经济理论框架去完整的描述房地产问题,一只“看不见的手”(市场的供求规律)和一只“看得见的手”(人为的调控因素)。

  当市场趋于正常的时候,双方处于一个较为均衡的状态,而一旦这种均衡被打破,另一方就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,从而让两者的合力回到原始状态,而且一鼓作气、再而衰、三而竭,超市场预期的降准是一剂不错的强心针,那之后这只“看得见的手”又该是什么呢?